受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陕西文保钻探考古有限公司承担宁波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一期考古勘探工作。勘探及测绘工作自2014年3月8日开始,至 4月27日结束,勘探面积约13万平方米。
项目用地地貌
1. 遗迹
遗迹1,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20-40厘米见砖、瓦堆积,南北长约15米,东西宽8-11米。遗迹中部分布一长条形石头路,东西向,长7米,宽1米。石头路以北分布一人类活动面,平面呈“L”形,东西长约8米,南北宽3-6米。石头路以南为回填土。初步断定此遗迹年代为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
白云庄遗址
遗迹2,白云庄遗址 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长宽各50米,遗址中部为用石条砌成长方形小院子,较规整,东北-西南向,长13、宽16.8米,院内地表低于院外地表0.25-0.3米。初步断定此遗迹年代为明代。
白云庄遗址采集的瓷器标本
2.墓葬
本次勘探探明有157座,Ⅰ区104座,Ⅱ区18座,Ⅲ区35座,其中土堆形砖石墓27座,砖石墓71座,石板墓51座,竖穴土坑墓4座,石椁墓4座。大部分墓葬破坏严重,墓向依自
然地形而定,绝大多数为多人合葬墓,家族墓地特征明显,初步断定墓葬年代上限至宋代,下限至民国时期,绝大部分为清代晚期,其中M106、M114、M119、M130初步断定为宋代,M115-M117、M138初步断定为明代。Ⅰ区西北部墓葬年代均断定为清代,墓葬年代由上至下逐渐变晚,清代晚期墓葬居多,东南部墓葬年代较晚,均在清代晚期-民国时期;Ⅱ区白云庄遗址以西墓葬年代有宋、明、清, 白云庄遗址以东墓葬年代均为清代晚期。Ⅲ区南部墓葬年代均在清代晚期-民国时期。土堆形砖石墓 墓上保留有土堆,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大多数墓顶盖板由若干石板排列平铺,石板平均厚度为7厘米,墓壁为青灰色砖墙,小部分墓前尚存石板卯榫结构封门,墓底石板平铺,大部分为多人合葬墓。砖石墓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大多数墓顶盖板由若干石板排列平铺,石板平均厚度为7厘米,墓壁为青灰色砖墙,小部分砖墙上垒砌有石条,墓前尚存石板卯榫结构封门,墓底石板平铺,大部分为多人合葬墓。石板墓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大多数墓顶盖板由若干石板排列平铺,墓壁为石板,石板平均厚度为7厘米,小部分墓前尚存石板卯榫结构封门,墓底石板平铺,大部分为多人合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