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丹凤商邑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自2014年4月16日进入工地,至7月21日完成,共调查勘探面积约3.5平方公里(约350万平方米),共计历时100天。
在考古调查和勘探中,共取得以下成果:
1.对1997年发现的位于山梁顶部上的城墙墙基遗迹,从北向南进行了考古钻探,以明确这条城墙墙基沿山梁延伸的具体位置。在此基础上,沿着北端已经发现的城墙墙基向北面山梁方向延伸勘探,发现这条城墙墙基断断续续向北面山坡方向延伸,并一直延伸到了北面的山梁顶部后向东延至陡崖处截止。这一发现完整了秦孝公时“城商塞”防御体系与建筑规模。
考古调查、勘探现场
2.除1996年在冬季于山梁南面一条土梁上发现战国楚墓群之外,此次在北面县气象站东面大部范围内,钻探发现战国墓葬达138座,证明了这里为面积大、分布密集的墓葬区。
3.在北面墓葬分布的区域中,钻探发现零散而没规律的建筑基址6处,这些建筑基址大部分为房屋建筑基址。
4.在山梁顶部城墙墙基的东面约40-50米处,经考古钻探发现5处壕沟遗迹。壕沟南北走向,宽度6米-12米。深浅不一,沿城墙墙基向南延伸。
通过此次考古调查与发掘,使我们对该遗址的分布范围以及防御设施等方面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此次于遗址东侧的山梁上发现了一道城墙,经解剖证实其修筑年代不晚于战国晚期,而据史书记载,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曾经筑城于商塞《史记•六国年表》,以防御楚国的侵扰。因此,以考古发现证之于文献记载,我们认为商邑遗址东侧的这段城墙,则极可能就是当年秦孝公城商塞时所修筑的城墙遗迹。
前村南面丹江岸边夯土墙
丹凤古城村商邑遗址中大量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楚文化遗存的发现,说明这里在商鞅就封之前曾经为楚国所有,并且是一处具有浓厚军事气氛的楚国邑聚。《左传·文公十年》曾经记载,楚成王四十年(公元前632年)使子西“为商公”,杜预注谓:“商,楚邑,在今上洛商县”。根据这一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春秋中期之时,丹江上游即为楚国所属,楚国当年还曾于此设立商县,进行管理。因此,在古城遗址中楚文化遗存的大量发现,则极可能与当年楚国的商县具有密切联系。如若联系近年对商南过凤楼春秋楚文化遗址的调查与试掘资料,我们初步认为初秋时期楚国的商县故址极可能就在这一地区。
后村秦汉遗址挖毁暴露的文化堆积层剖面
古城村商邑遗址的地理位置,亦与史书记载中的秦代以及西汉时期所设商县的方位完全相符,而该遗址中所发现的属于秦代和西汉早期的文化遗存,则理当属于当年商县之物质遗存。大量瓦当的出土亦表明,当年这里的建筑,恐非一般之民居。
此次新发现的城墙遗迹,体现出古城防御结构的完整性。充分合理利用周围地理条件来建筑和完善城的结构体系,是商邑古城城防建筑的一大特色。